世界经济论坛调查显示,商界人士对后疫情时代中国市场的机遇充满期待。
近年来,山西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新基建战略,坚持适度超前部署5G网络,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加快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将5G基站建设作为全省培育数字经济的基础性、牵引性工程。截至6月,山西移动累计投入5G建设124亿元,累计建成5G基站4.1万座,人均5G基站数位居中部省份第一。
山西移动立足山西全省经济社会数值化转型要求以及行业发展需求,将5G+千兆的精品网络建设发展模式全力推进下去,赋能千行百业数智化省级,积极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4A以上景区4/5G覆盖率达到100%;旅游公路4G综合覆盖率达到88%,下载速率超25Mbps接下来,山西仍将全力推进以5G为中心的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5G与大数据、物联网等各项信息技术之间的融合创新,加快5G建设与应用的步伐,为全方位推动山西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山西铁塔利用遍布全省的近7万座35米以上高点资源,围绕视觉感知、数据采集、信息处理等数字化需求,通过铁塔+5G+AI技术,变通信塔为数字塔,变通信机房为数据机房,打造了全国统一开放的铁塔视联平台,为国土、林草、水利、文物、地震、应急、环保、公安等多个行业提供千里眼顺风耳智慧脑,助力各行业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山西移动立足山西全省经济社会数值化转型要求以及行业发展需求,将5G+千兆的精品网络建设发展模式全力推进下去,赋能千行百业数智化省级,积极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为抢抓5G发展机遇,山西省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政策:2019年出台《山西省加快5G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若干措施》,提出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工作举措;2021年8月,山西省政府提出加快5G基站建设,将2025年底的建设任务提前到2023年底完成目标;2022年,出台《山西省加快5G融合应用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5G融入经济社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截至目前,山西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8.4万个,万人拥有5G基站数居全国第一方阵。在山西移动的不懈努力下,5G行业应用项目共落地200余个,为全省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贡献出力量。该负责人表示,随着下半年国家提出的进一步扩大内需举措,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领域,鼓励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结合物流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和良好的韧性,社会物流需求长期向好的趋势将更明显。
物流运行呈企稳趋好态势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超160万亿元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60.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年内物流需求累计增长整体呈回升态势。该负责人表示,随着物流需求逐步恢复,物流服务供给持续增加,同时随着产业结构升级、消费领域拓展,物流供给结构优化调整。线上线下消费物流同步回升,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0.8%。该负责人表示,综合来看,经济循环整体趋于改善,仓储周转效率提升,但行业分化依然存在,消费、升级领域则流通周转加快库存水平较低,部分传统制造领域库存依然较高。
我国进口实物物流规模整体稳中有升,展现了较强的韧性。综合来看,物流多领域基建建设持续加快,为实体经济循环畅通提供了重要支撑。
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8.6万亿,同比增长3.7%,增速低于同期社会物流总额、GDP增长水平。交通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系着消费,是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全年来看,物流需求有望继续扩大。同时,装备、高端制造物流占比持续提高,配套的产业、产品供应链也逐步向精益一体化物流转变,产业组织协同能力和供应链韧性提升,物流运行效率相对良好,单位成本持续回落。
上半年实现快递业务量超过600亿件,农村电商等重点领域消费物流连续回升。上半年,物流基础设施网络运行畅通,重点领域基建投资势头良好。此外,围绕补短板,商务部、国家邮政局等多部门着力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上半年我国农村地区快递的收投量已经超过200亿件,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0%以上。从物流数据来看,物流业景气指数、中国仓储指数均显示物流仓储周转速度加快,库存水平持续回落。
从重点企业情况看,物流企业经营规模保持较快的恢复性增长。意味着当前物流运行逐步由静转动,生产、流通、消费等经济循环逐步畅通。
从结构看,运输、快递物流收入合计贡献率超过八成,有效保障上下游物流动态运转。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2%。
重点领域物流基建投资加快为实体经济循环畅通提供重要支撑上半年,我国物流业总收入达到6.3万亿元,同比增长5.3%,仍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23年上半年,随着社会经济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我国物流需求整体呈现温和复苏。上半年重点物流企业物流业务收入增速为10.0%,年内均保持较快增速。进口物流量增长韧性较强,结构呈现分化。该负责人表示,从不同领域看,物流业结构分化趋势显现,主要有以下特点:工业领域结构优化,物流需求升级动力明显。民生消费物流恢复较快,多场景多领域同步改善。
经济增长由去年以工业推动为主,转为服务业和工业共同推动,单位GDP物流实物周转量有所下降。综合来看,供应链上下游向常态化运行轨道回归,物流运行整体呈企稳趋好的发展状态。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物流需求结构来看,工业品物流、农产品物流增速总体平稳;民生消费物流实现较快增长,对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拉动明显增强。二季度上游产销有所恢复,社会去库存持续优化,物流服务供给充足能力提升,供应链各环节循环逐步畅通,社会物流成本稳中有降,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社会物流总费用构成变化来看,运输费用占比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保管费用下降0.5个百分点,管理费用下降0.1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其中,上汽集团为国产车企第一,紧随其后的为中国一汽、广汽、东风汽车和北京汽车,而民营车企有比亚迪、吉利、宁德时代、怡和集团。利润榜前十位中,有两家来自中国的公司,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2022年,世界500强企业营业利润达到2.9万亿美元,虽比上年略有下降,但也是有史以来第二高峰。
两家中企位列利润榜前十。中国企业上榜数量再领跑。
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共有9家中国汽车企业,跻身全球最大汽车企业行列。榜单前十名中,有3家企业来自中国,分别是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分别位居第三名、第五名、第六名。
其余上升超过50位的中国公司有:台湾中油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敬业集团有限公司、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台积公司、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中国(含台湾地区)共有142家公司上榜,大公司数量继续位居全球之首。
中国142家上榜公司2022年营收总额超11.7万亿美元,相比去年上榜公司,营收总额提升1.7%。中国的142家上榜公司、美国的136家上榜公司及日本的41家上榜公司,占据上榜企业数量的64%及营收总额的68%。8月2日,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公布。榜单显示,今年上榜的中国企业(含台湾地区企业)数量达142家,超过美国(136家)。
在此次榜单中,一共有39家新上榜和重新上榜公司,其中有7家中国公司,分别是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建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美团、通威集团有限公司、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新上榜和重新上榜的39家公司中,有15家是能源领域公司。
7家中企排名上升超过50位。从排名位次变化情况看,此次发布的榜单中,比亚迪是排名上升幅度第二大的公司。
分析人士认为,近年来,中国企业连续领跑世界500强榜单,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实力与潜力。其中,中国工商银行的利润超过535亿美元。